分析样本为涉及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全球专利申请共1100项,从专利数量的角度比较各个国家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上的专利技术实力。日本申请量最多,共762项,占全球申请总量的69.3%;韩国次之,申请量共122项,占11.1%,中国和美国的申请量分别为133项和83项,分别占12.`1%和7.5%。
日本申请人较多,主要包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简称为宇部兴产)、钟渊化学株式会社(简称为钟渊化学)、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为三井化学)、东洋纺(简称为东洋纺)、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简称为三菱瓦斯)和 I.S.T株式会社(简称为I.S.T),以上公司的申请量分别为48、44、30、23、14和7项。韩国的申请人主要是SKC KOLON PI公司(简称为SKC可隆)。
而中国的专利申请则主要为科研机构,例如中国科学院共有29项申请。其中,化学研究所有10项申请、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7项申请、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有5项申请、兰州化学物理所有2项申请。
目前,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全球专利申请量仅占全球聚酰亚胺薄膜专利申请量的9%左右,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中国专利申请量也仅占中国聚酰亚胺薄膜专利申请量的2.6%左右,总体而言,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的专利技术储备量偏低,与其市场潜力并不匹配。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是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研发最为活跃的地区,而日本在相关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大,引用频次10以上的重要专利数量最多,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就国内而言,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中国专利申请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和日本,这一方面说明,日本申请人对中国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市场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也说,中国申请人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存在产业化的技术基础。但与日本在相关领域的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不同,中国相关研发主体则主要是科研院所,如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包括中科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宁波材料所、兰州化物所)等,而相关领域的企业专利申请量较低,说明国内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专利技术发展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